公司介绍 系统介绍 项目介绍 收藏本站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全站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微信服务号
客服电话
+86+0411
87924411
13674247616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知识不容亵渎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案例:

一年级一位女教师在课堂训练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   )蚂蚁    一(   )甲虫

孩子们纷纷作了回答。其中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老师没有笑,而是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小男孩满怀自信地反问道:“‘先生’、‘狼外婆’动画片中不都这么说吗?”老师带头为小男孩鼓掌,并告诉孩子们:“诗人也这么说。”

接着老师神采飞扬地为大家背了一首诗,名字叫《可不可以说》:

“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可不可以说/一架飞鸟一管柳子树一顶太阳一巴斗骤雨?/……”

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可不可以,孩子们听了又是一阵哄堂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那个难为情的小男孩也不由得自豪地挺了挺腰板。

我们先不说这位女教师的引导是否正确,单是老师们对这则案例的看法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的说:“一首别出心裁的小诗既化解了课堂的尴尬,又激活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乃至孩子们的心里都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美。我想,正是由于这位女教师自身的“资源”丰富,才能在必要时随时拿出来为自己解围,为课堂增色!”

有的说:“先生、狼外婆那是童话赋予动物的灵性,它必须有一定的环境依托。假如我们一味的要求孩子创新求异,是否又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不敢想象,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一位蚂蚁、一名甲虫,抑或类似的回答,语文的思想性、科学性又会在哪里生存。”

以上的案例和大家的见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现在的新课改把许多的语老师引入了一个“像雨像雾又像风”的境地。你这样说也有道理,那样说好像也过得去。如果你反对第一种人的看法,也许他会说:“雪融化了就可以变成春天,难道就不可一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吗?”如果你反对第二种人,也许他会说:“如果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一只妈妈,一头爸爸。”

我们再细细品位这则案例,也会感觉到这位女老师做法似乎更贴近新《课程标准》:1、与学生平等对话;2、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开放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正是因为大家有这样的理解,所以语文的答案也越来越多,学生的语文分数也越来越高。因为我们往往会这样说:“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可以算正确。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唯一的答案。”这话听起来似乎也确有道理,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一些端倪:诗歌《可不可以说》是60多岁的香港诗人西西的杰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首诗故意利用严重的错位扭曲语用于现实,制造出独特的诙谐意趣,引人发笑而已,但并不等于诗人就如此理解,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运用。作为教师,在进行量词教学的课堂上,把它当作真理来信奉,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儿,让文化层次不同的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机关干部、大学生都没有回答。问到初中学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说“是零”,没有反响;一个调皮学生大喊是“英文字母的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后来,电视台主持人给这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在这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的心里,似乎一年级孩子的回答更合乎他们的要求。但是我们不妨这样设想:这些机关干部、大学生、初中学生也说这个圆圈是月亮、乒乓球、烧饼……我看没有人会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到会被误认为是真正的傻瓜。

答案多而离奇,就是想象力越丰富吗?答案标新立异,就是贴近新《课标标准》的理念吗?我认为这是老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走进了一个误区。一味的盲从,一味的跟风走,结果连学生应该掌握的语言文字也被我们教得挨不着地了。因此我要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纯属是在误道学生,电视台的智力测试也纯属无稽之谈。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