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系统介绍 项目介绍 收藏本站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全站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微信服务号
客服电话
+86+0411
87924411
13674247616
中学阶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阶段   

中学生思想教育之我见--德阳五中 钟勇
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有2.4亿之众,在这2.4亿人,中学生数量占绝对优势。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走向。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而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了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而笔者认为要想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
一、重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软环境”。
一提到“环境”,人们的第一反应最有可能的是家庭、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等等,但却忽略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因素。众所周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每天绝大部份时间是与他们的老师在一起度过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司马光说:“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鲁迅讲育人,格外重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本身就不具备高尚的情操,不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其“言传身教”的结果可想而知。试想,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自已的老师有 “赌博”“网恋”“婚外情”的行为,而恰恰又是这位教师整天要求自己“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那么自己的反应会是什么?肯定是对这位老师的教导嗤之以鼻,更有甚者背道而驰,对着干,因为他会觉得“你也配管我,也不照照镜子?”的确,老师就是一面镜子,随时都会被学生拿来照照。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时刻警醒,时刻坚持高品位、高格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自己的影响,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在言谈举止等小事上都应体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因为思想道德行为的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你的认同与否,一个不被学生认同的老师,是不可能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已成为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软环境”,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二、改造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硬环境”。
如果说教师道德修养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软环境”的话,那么,家庭、学校、社会则成为了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硬环境”。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社会一些非主流的消极思想意识使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深受浸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 皆为利往”成为不少成年人行为准则,拚命赚钱成为时尚;受社会商业化环境的影响,辨别力较弱的中学生在道德追求方面有弱化趋势,甚至杀父弑母之类丧失基本伦常案件也时有所闻,而相应的反应机制却相对滞后。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改造现有“硬环境”,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呢?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关系: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现在流动人口增多,随之而来的“流动学生”也在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留守学生”比例也在加大。不管是“流动学生”还是“留守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都存在部份缺失,而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教育则更是难以实现。当代大多数的父母则以家庭经济的好坏,对子女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来作为评价自己是否尽责的标准,对于子女的精神需求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有的非流动人口家庭的父母则整日忙于工作,对子女的教育只停留在学习上,只要学习成绩过得去,其余的万事好商量。还有的家长呢,更是“以身作则”,带头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给子女树立了非常差的“榜样”。如此种种,难免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学校在苦口婆心地讲思想道德教育,而学生在家接受的现实教育却又是另一回事,任何高尚的思想说教也难免有承受不住实践冲击的悲哀。因此,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上,一定要互通有无,建立起长效的联动机制,使家庭和学校教育时刻保持步调一致。
2、处理好智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当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受到空前的重视,不但“从娃娃抓起”,甚至已“胎儿抓起”,但是众多家庭对孩子不惜代价的投入,几乎全用在智力开发上,而把道德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了。无独有偶,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形成了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德和才,好比帅和将的关系,无“帅”监管,“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所以古人说:“无德之才,贼也!” 。而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青少年的天赋和潜能,不是千篇一律的塑造同样类型的学生,更不能让他们成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因此,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他们考个好的大学或者挤进重点学校,为家庭未来的经济收入作长期的投入或为学校近期的名利作预期的宣传,而是充分的给予尊重,让他们有健全和谐的人格,具备全面的素养。要想达到此种目的,非智育与德育教育并重不可。
3、社会意识要加强:就目前而言,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关心支持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制订社会发展规划时,侧重于经济建设,而思想建设要么不提及,要么提及也只是走走过场,根本落实不到实处;社会媒体宣传时,对负面事件宣传上大多只有事实报导,舆论谴责,没有实际的法律惩处、经济处罚;各种公益设施包括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都实行有偿使用,使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本加大。如此种种,都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设置了种种障碍。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条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荣辱观,但是这此条例和荣辱观的推行和执行,大多拘限于教育行业和国家行政机关,而往往他们的推行或执行要么是出于政治生活的需要,要么会因为经费支出或无考核要求而不能进行到底。任何全民性的倡导也会因为没有利益约束而流于形式。因此,要想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靠教育工作者的推进(没有全民参与)是相当困难的。
三、在进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遵循原则。
世界上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遵循其固有规律,做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就笔者近十年的教育经验而言,以下几个原则是不可或缺的:
1、以身作则原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格言不是没有道理的。考查一下周围,哪一个成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是品行端正,道德优良的人呢?国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如果连这么一点道理都不践行的话,他可能就不会有任何更好的教育措施可执行了。因此这一原则自不待细述。
2、针对性原则:每一个中学生的具体情形千差万别,如果对每一个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都毫无二致的话,其收效是微乎其乎的。具体讲,针对性就是针对每一个中学生的个体情况制订方案,采取措施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当前所处的家庭环境。针对双亲家庭的学生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较严厉一些,但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就要和蔼一些;针对留守家庭学生,可以多就帮助建立亲情联系关系入手,而针对本身就处在父母身边的学生,则行不通;针对独身子女家庭的学生可以从建立团体关系开始切入思想教育,而针对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多半需从设置竞争措施切入。其次,针对家庭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家庭比较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则不能三令五申,以免引起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感;家庭不太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多向家长反馈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表现外,还需做大量细致甚至是反复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再次,还需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性格开放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是粗放式的;而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只能是精耕细作。最后,还需要针对事件的本身性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偷盗行为和不讲卫生行为肯定不可能是同日而语的。
3、尊重、包容原则: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非常讲究自尊的。因为自尊,所以更希望别人的尊重,这一点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更是如此。如果一个老师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能给予学生,那么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肯定要栽个跟斗。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不能使用任何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语言,不能有任何侮辱性的动作,不能采用粗暴的行为;能够在小范围(指有可能了解事件的人的范围)内化解的,绝不扩大影响;能够在低等级(指在事件的处理级别上)处理的,绝不向上级汇报;在事件发生中所作的评价,绝不在事件处理之后还有评价效果。当然,在进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不仅仅是尊重就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我们对学生有一颗包容的心。容许学生的错误发生,给予学生改进错误最广泛的条件和最宽松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和学生斤斤计较,不能把历史的、主观的一些意识带到现实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这样做了,学生感觉到了你对他的尊重,反过来他也会对你充满尊重(实际上,学生在心理上是进行的一种哥们意气的意识回应),这样的话,当你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4、欣赏、信任原则: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意识趋于早熟,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学生的性格上体现得最明显。考查一下周围,大多的学生都比较敏感、反叛,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得希望群体乃至社会的认同。因此,他们会有很多行为的出发点,都是积极的,而往往结果大多是消极的甚而是错误的。但是,作为一个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能够从这点上去理解他们,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找出不足,改进错误的话,他们会更自信,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面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要一味的去指责,而要多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好的方面是什么?现在结果是错误的,那么错误的环节出现在哪?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环节的产生?原因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对于找到的原因,尽量的褒奖积极方面,指明错误原因就行了,要通过事件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欣赏和认同。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中学生的行为,多创造条件让他们放手去做一些事情,一切都从“你能”的观点出发,让他们在信任和期待的氛围中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即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非常积极的克服,让他们的成功欲和荣誉感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就能抓住他们的心理,更好地对症下药,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5、鼓励引导原则: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大处立意,从小处着手,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那么,鼓励和引导就缺少不了。一个婴儿,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开始理解表扬和批评了,一旦对他进行训斥时,他会以哇哇大哭来抗议,而对于接近于成年人的中学生来讲,受到指责时的反抗方式则是多种多样,有些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因此,在日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要象大禹治水一样采取疏导的方式,而不能一味地围、追、堵、截,在教育策略上,要象编剧一样,写好剧本,让学生充当演员,自已充当导演,在出现错误的场景下,从旁指导。 每一个中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用不着你来指手划脚了,而事实上,他们的世界观并不完善,并不稳定,还需要成年人帮助健全和巩固。作为一个德育教师,在平常的角色扮演中大多是班主任,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职务优势,充分运用好每一个班干部任用的情景,提前让他们接触类似成人的社会环节,比如班干部可以采用全班竞选的方式,列出所有的职务,由全体学生自主选报,自主参加演讲,由全班同学投票按得票多者得的办法来进行班干部的选用。对于因胆怯,内向而旁观的学生,要及时主动地联系,鼓励他(她)参报,对于他(她)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要及时总结并告知,让他(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以培养其自信心。给学生一个自由、公平、竞争、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错误事件中,多归纳总结少指责训斥,多倾听少报怨,让所有学生在个性上都能扬长辟短,能发现并实现个人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引入“结果评价体系”。
据笔者认为,当前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何月月抓日日抓却总不见成效,关健的是缺少有效地评判机制,特别是在结果评价上。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谈结果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中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评价,一方面是围绕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方方面面需进行结果评价。
在中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结果评价,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标准,使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在日常生活中,讲大道理对中学生是没有多少作用的,甚至他们觉得自己比你懂得还多,但是如果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光荣的,什么行为是可耻的,就很实在。目前,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观,给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增强了可操作性。但是光如此还不够,应该还更进一步地展现结果,让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份量。就拿笔者的亲身体会来讲吧,一次在给班上的学生读关于见义勇为的报导时就听见下面有人在说“光荣又不能当饭吃”,第二天就搜集两篇因为思想道德的好坏导致不同的结果的报导来读,其中一篇是因一个学生盗窃而被一所重点大学开除,另一篇是关于去年河南新乡一中学生张亚超,在高考前夜,因为抓歹徒,头部负伤,高考成绩受到很大影响。清华大学得知这一事迹后,专程赴新乡核实了解情况,最后破格录取了他的报导。读了这篇报导后,展开了讨论,大部份学生都受到了震憾,表示都要向张亚超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用生动的、正面的、结果直观、发生在同一层次(同属中学生、同一年年龄阶段)的人身上的事件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教育学生。
围绕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结果评价,不能光下任务就行了,还要落实到实处,完成了任务有什么样的结果,没有完成又有什么样的结果。比如,在出版业方面,要求每年出版多少本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书,让这些书进入市场,而不是由相关教育机关或国家机关来包销,这些书如果质量不佳,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销量不行,其利益肯定要受损,这样的话,出版业就必须想办法出好书(因为有国家规定,他不能不出),这样,出版业能盈利,广大中学生也能通过好的读物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比如学校,要讲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的执行者进行考核,具体到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课时数,实践活动情况,学生的表现结果都要纳入考查来作为一个学校各个环节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好坏的依据,并对此给予执行人相应的奖罚;比如国家机关,就要求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保驾护航,具体到提供多少中学生能免费进入的活动场所,吸引多少中学生来参加了举办的公益活动,提供了多少经费,出台了多少政策并执行得怎样,都要让数字(经证实的有依据的)来说话,对没有达到要求的机关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完成得好的机关给予利益倾斜。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结果评价体系”就是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利益评判机制”,让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搭上“利益手段”的顺风车远航。
以上几点意见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共同推动中学生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