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系统介绍 项目介绍 收藏本站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全站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微信服务号
客服电话
+86+0411
87924411
13674247616
幼儿阶段 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阶段   

用新理念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新《纲要》数学教育目标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数学教育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逐步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方法上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这些都为我们教师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我园倡导用新《纲要》教育理念改革数学教育。根据《纲要》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们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单调枯燥的方法,注重在数学教育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经验,掌握数学知识。
 
    一、在生活中学数学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哲学中已经阐述得很明确了,学数学也一样,理论知识始终要为生活所用。因此,我们倡导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把幼儿放到真实的自然情景中,学习数学才更有意义。我们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如幼儿园“午餐”这一环节,值日生分饭菜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教育的机会,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按人数分碗勺,学会如何一一对应;上下楼梯时指导幼儿学习顺数、倒数;整理玩具时要求幼儿按大小、颜色、形状分类等。又如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商品买卖的游戏或家长在带幼儿购物时,给幼儿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幼儿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概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自然角的探索活动中融入数学教育,在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植物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测量、记录等活动让幼儿直观了解植物生长与变化。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操场上的花草、树木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数数、学习加减的活教具,使幼儿从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
 
    二、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思维的特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则是具体形象性,因此儿童学习数学知识也就不同于学习其他知识,更多是要借助直观的操作材料动手操作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最初的数学知识的工具,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内化,最后在脑中形成数学概念。例如在感知轻重的数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玩具水果、蔬菜,多种实物及各种测量工具(天平、磅秤、杆秤、家用袖珍秤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测量,感知物体轻重;我们还开展商店买卖的游戏,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加深对物体轻重的感知,并将轻重与生活紧密联系。再如小班幼儿学习给几何图形分类,我们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通过开展“图形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会把图形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在帮助中班幼儿感知长短、高矮、厚薄的活动中,我们投放长短不同的吸管、毛线……,高矮不同的纸简、瓶子……,厚薄不同的积木、书本、布料等等,让幼儿在反复操作比较中感知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又如在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数学活动中,我们提供吸管、棍子、尺子、布条等,开展“帮助小兔装饰房子”的游戏,让幼儿用多种测量工具测量各种家具边的长度,并进行记录。
 
    由于幼儿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每个幼儿,因此我们应在幼儿操作中,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实施“因人施教”的教育,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对不同能力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目标,能力弱的幼儿达到动作水平的加减运算,能力一般的幼儿完成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达到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在具体操作时,我们提供不同层次材料让幼儿操作,能力弱的幼儿通过操作实物进行加减练习,能力一般的幼儿借助图片理解加减含义,学习加减,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和口算能力。这样老师用心顾及,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操作活动并不是让幼儿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而是要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将操作活动游戏化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小班幼儿认识4的数量时,我们玩“喂食”游戏,让幼儿给张开口的小动物喂一定数量的相应食物(给小猫喂4只鱼等),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4的实物数量。大班幼儿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通过分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用翻瓶盖、下棋、走迷宫、钓鱼、打保龄球等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对10以内数的加减的掌握。
 
    将数学操作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是增进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游戏使幼儿操作更积极,更富有趣味性,从而使幼儿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三、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氛围中学数学
 
    幼儿与学龄儿童不同,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不稳定,探究时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与启发,使幼儿的探索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在中班数学“图形的分割与组合”这一活动中,提供各种形状的纸,让幼儿通过折、剪、画等多种方式分割几何图形。以长方形为例,教师用问题启发幼儿“长方形有几种方法可以分成四份呢?”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有多种分割成四份的方法。如:
 
    幼儿在再次探索中,通过拼摆图形又发现了几何图形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进而初步感知空间位置概念。在感知球体活动中,我们投放圆形纸与各种球体(乒乓球、海洋球、小皮球等),让幼儿在地面上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得出结论:球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再以数的组成为例,我们在帮助幼儿掌握8的组成分解时,投放珠子、小碗等(每人一个篮子、两个小碗、8粒珠子),让幼儿在随意分珠子的过程中,归纳出8的7种分法(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这几种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幼儿经过思考、探索,得出“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结论。
 
    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氛围中学习,它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这正是《纲要》所提倡的。
 
四、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数学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根据数学教育目标及内容,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教师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参与性,满足幼儿需要,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大班分类统计活动中,我们创设超市情境,摆放很多货架,每个货架上摆放各种物品,每种物品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我们请幼儿帮助超市整理货架,将物品分类摆放,教师还设计表格如:

    让幼儿根据每种物品不同的特征进行记录,如统计文具柜中的铅笔,幼儿记录下有铅笔头的几支,没铅笔头的几支,红颜色的几支,绿颜色的几支,和起来一共是几支等。这个过程,幼儿既要观察,又要数数,最后还要以绘画形式记录下来,发展了各方面能力,幼儿置身于超市这一情境中,很快就学到了分类统计的本领。

    中班幼儿认识5的数量,教师创设“儿童公园”情境,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游玩,在玩中,教师引导幼儿数公园中树有几棵、花有几盆、小鸟有几只等,认识5的数量。

    又如大班幼儿“认识时钟”数学活动,教师布置“时钟王国”情境,幼儿置身于“时钟王国”中,通过观察、欣赏、了解时钟的外形特征、种类,通过玩时钟、拨时钟活动,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在时钟上拨出具体时间。

    当然,我们还应突破常规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不限定幼儿的学习时间,变限时活动为幼儿的充分活动,并允许幼儿将该活动带到区角活动中,和区角活动融为一体,满足幼儿充分活动的需要。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幼儿与环境互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与幼儿互动、对话的环境创设,能极大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情境创设能增添幼儿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发挥环境创设潜在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纲要》精神,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对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我们对于数学教育的探索、研究才刚刚起步,仍在不断实践、摸索中,幼儿数学教育要成为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就必须遵循“一日生活均为课程”的道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并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使用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指导策略,促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