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系统介绍 项目介绍 收藏本站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全站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微信服务号
客服电话
+86+0411
87924411
13674247616
教育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前沿   

中青院刘迎春再现“抄袭门”:无耻<跨专业抄袭>

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授候选人刘迎春跨专业抄袭的事情,在网上一经爆出立刻火了。学术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而且还是跨专业的抄袭,但就是这样刘迎春仍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教授,网友一片哗然。

 

论文抄袭已成风气

  真是开了眼界了。原来论文可以这么抄的。抄袭者也很“标新立异”,只要是论文就行,也不管是不是自己所要写的专业,可就算是符合自己的专业也不能抄袭。更难以置信的,这样的论文竟然还顺利通过了学校导师的的“指导”,通过了专家组的“盲审”,通过了委员会的“询问”,最后抄袭者还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授予教授职称。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现如今,上至院士论文,下至学士答辩,抄袭和过多引用别人观点,屡见不鲜,大有见怪不怪之势。如果以前将抄袭视作过街老鼠,那现在这只老鼠即使被看见,很少有人喊打了。但是,剽窃就是剽窃。孔乙己可以申辩偷书不算偷,但我们不能说抄袭无罪。这是最基本的学术道德问题,是最基本的人品问题。我们社会如果失去了这个基本的价值判断,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谁该对跨专业论文抄袭负责?

  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对这一篇显而易见的抄袭论文,为何能顺利通过各个“关卡”,使抄袭者顺利评上教授职称呢?难道是学校评审专家没看过?如果看过,怎么会没人提出疑问呢?专家组真的是在“盲人瞎审”吗?如果审过,为何那么多人没一个看出问题来呢?学校评审委员会认真询问过?如果问过,为何没问出一丝端倪呢?其实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认真了、仔细了,那么我想那篇跨专业抄袭的论文恐怕就很难过关,而刘迎春本人也就不可能再被评为教授了,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个大笑话了。

企业生产讲究规模化,规模化了才能批量生产,效益才能更大化。现在有些高校就如同企业,开始批量生产职称,而那些为了职称的候选人们也开始批量生产论文。为了获取学位或评上职称,许多人都不得不去撰写论文。而获取学位或评上职称,对某些人来说是关乎个人命运的大事。哪怕是你不会写或没有时间写,也不得不去写。因为只有写了,你才能顺利的获取学位或评上职称。更为直接的说,你必须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你才能取得相关学位证书和评上职称。至于论文的质量,则是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的。只要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就可以变成所谓的“成果”,也就意味着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得到“专家”认可了,自己追求的也就到手了。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变得赤裸裸,学术论文这般严肃的东西,同样也沦落到了走过场、走形式的下场。

然而,企业产品在出厂前会通过层层检测与鉴定,可学术论文呢?难道因其不用担心使用不当造成危害,就可放任自流,走过场吗?教师、专家们的责任心和师德哪里去了?这样情况下评选出来的教授含金量能有多少,社会对与其又会有多少可信度呢?学校对教授评审论文的不负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学生不负责就是对社会不负责,这样说恐怕不为过吧!

一个功利的社会,必会造就功利的“人才”。大家都忙着赚钱,大家都不想埋下头去做事,而有些事情又只需做做表面文章,大家且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便从其根本上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写论文和发表论文,就是这样一件看似严肃却被人视为垃圾的事情。抄袭论文这只过街老鼠该打,而让老鼠大摇大摆过街的把关者们更该遭到棒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真希望你学术气氛多一点,官僚气氛少一点;大师思想多一点;行政架子少一点;真正的学术研究多一点,抄袭少一点。还校园一个干净的学术空间。而且值得我们大家惊醒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又名中央团校,是中国青年干部的摇篮,在中青院出现如此的恶劣事件,势必会对我国的青年干部培养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