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系统介绍 项目介绍 收藏本站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全站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微信服务号
客服电话
+86+0411
87924411
13674247616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岂一个“读”字了得?

                作者: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王丽琼

本已沉默多时眼下却又处于风口浪尖的“国学”启蒙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各中小学开展起来,我们受王财贵“小朋友,跟我读”的影响,觉得在中小学这张白纸上涂鸦,该是十分容易的事——既传承了古神韵,又使学生懂得了道理,一举两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岂一个“读”字了得?

现在很多学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从小诵读经典,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文化遗产。这个目的怎么达到呢?读,你读,我读,大家读,今天读,明天读,后天还读。记得王财贵教授说过,现在不一定要懂,长大了他自然会懂的。于是很多学校坚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作”的方针,日复一日地让孩子徜徉在经典著作中,其目的无可厚非,但是形式值得探讨。我们知道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别说读那些他们有的根本无法理解的几千年前的文字了,让他们如何能长时间保持高度的热情去诵读呢?别说孩子坚持不下去,即使是成人,也未必能持之以恒地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一些经典不够理解,也会觉得读着如同嚼蜡一般无味。记得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他们会如此受欢迎呢?同样是经典著作,就是因为他们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更因为他们把深刻的道理用通俗的话讲透彻、讲明白,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但成人对他们的书爱不释手,连小孩也掐着时间收看他们他们的节目,原因在于他们把握了说话的真谛——讲普通人听得懂的话。易中天通俗地讲授古典经典,于丹用普通人的语言向普通人传达了中华远古智者的宇宙认知和生存智慧,为公众奉献了一道“心灵鸡汤”。所以很多学校只听了一句“小朋友,跟我读”,以为读经教育就是这样的随手捻来,结果在操作中,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很好地把我们的国学经典传达给我们的孩子,反而因为这样强迫的学习,这样枯燥乏味的诵读,让孩子对国学经典反感。甚至有孩子抱怨道:“古代的人真罗嗦,说这么多话害我们。”国学经典是教育后人的,结果在孩子眼里,它却成了害人了,这是孩子的无知呢,还是我们引导者做得不够呢?所以我说岂一个“读”了得?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些国粹很好地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呢?笔者认为,形式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是否能使孩子喜欢它,是否能成为读经的真正拥护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学习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所以可以在游戏中穿插教育,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那些经典先化为白话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当然形式万千种,要老师多思考,多变换不同的学习形式,让孩子觉得每天都有新鲜感,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读经中,有很多是关于是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交往的,非常值得中小学生学习,老师更应当有选择性地让学习循序渐进地学。比如《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学习到我们古人的思想。

因此,草草了事的“读”经,不但使经典教育变了味,而且使国学启蒙教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为孩子根本云里雾里,啥也读不明白。